我们用的全是古法工艺。"屏幕上跳动的点赞数突然停滞,
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置顶评论——"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!
"当政府特派员捧着"省级非遗工坊"的铜牌出现时,
白晴正在教小学生用拓印技术制作栀子花笺。孩子们叽叽喳喳围在她身边,
阳光透过雕花窗落在她颈间的草木项链上,恍惚间又回到那个蹲在奶奶膝头听故事的午后。
花信风起暮春的雨水淅淅沥沥打在青瓦上,白晴站在"云野本草"二楼的露台,
看着楼下络绎不绝的游客举着手机拍摄玻璃橱窗里的栀子香囊。这是她们创业第四年,
当初那个用塑料棚支起的摊位,如今已是挂着鎏金牌匾的文化院落。
"要试试新到的敦煌藻井纹模具吗?"六月从身后探出头,马尾辫沾着晨露,
发间别着的山野花随着动作轻颤。她举起雕着连翘花纹的木盒,
檀香味混着烘焙坊飘来的麦香氤氲在空气里。白晴转身接过木盒时,
指尖触到对方掌心的薄茧。忽然想起创业初期那个暴雨夜,
她们蜷缩在漏雨的民宿阁楼修改设计图,六月就着应急灯的光,
一笔一画在墙上画出未来店铺的蓝图。"你看,"她晃了晃手机相册,
"当初说要在糕点里藏中药密码,现在连故宫文创都要找我们联名。
"新芽破土当靳非捧着《宋代茶经》的影印本出现在工作室时,
白晴正在调试新买的低温萃取设备。
这位清华美院客座教授身上的松烟墨香让她恍惚回到大学时代,
那时她总爱躲在图书馆古籍修复室,看老师傅们用鬃毛刷掸去虫蛀的书页。
"你们在尝试中药香氛蜡烛?"靳非修长的手指拂过正在凝固的蜡面,
烛芯里掺入的沉香碎末泛着幽微光芒,"我在研究宋代'香篆',
这种造型或许能诠释栀子的清雅。
"白晴的目光突然被墙上的设计图吸引——那是六月用甲骨文笔画出的栀子花抽象图案。
"靳老师觉得这种传统符号,能和现代极简设计融合吗?"她听见自己有些发紧的声音。
深夜十一点,工作室的灯光...